1.脑机接口领域:侵入式与非侵入式双线竞争脑机接口技术根据信号采集方式可分为侵入式(电极植入脑内)和非侵入式(头戴设备)两大技术路径,目前全球标准体系处于早期构建阶段,资金高度依赖头部资本与政府支持。1.1 侵入式技术代表企业Neuralink(美国) 在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技术最为激进,其在高通量柔性电极和微型化植入机器人系统上保持领先。该公司计划到2028年将电极通道数提升至2.5万个,已实现瘫痪患者通过意念控制计算机和操作机械臂。不过,其长期生物相容性与商业化路径仍需验证。在标准制定方面,Neuralink参与美国FDA临床试验安全性验证,但尚未获得正式批准。阶梯医疗(中国) 作为国内侵入式脑机接口的领军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成为第二家、中国第一家进入产品临床试验阶段的侵入式脑机接口公司。其研发的植入体尺寸仅为Neuralink产品的一半,采用超柔性电极设计方案,电极直径仅为头发丝的1/100。该公司计划2028年实现产品上市,并致力于建立国内首套MEMS医疗器械级别的神经电极产线。脑虎科技(中国) 在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同样取得重要突破...
中国机器人产业依托“技术研发—核心部件—整机制造—场景应用”的全链条布局,在北京亦庄、上海浦东、深圳、东莞松山湖、杭州未来科技城和武汉光谷六大基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以下我们简单梳理,以及重点参与公司概况。 一、北京亦庄(京津冀核心区) 亦庄作为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所在地,构建了“1+6”产业体系,即核心零部件加六大应用领域协同发展。2025年,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天工”人形机器人实现两项全球突破:在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中以2小时40分42秒夺冠,并在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以21.5秒完成百米自主奔跑,成为全球首个无需遥控的“机器人飞人”。亦庄计划于2026年形成万台级量产能力,释放超50亿元应用场景需求,并设立1亿元“数据券”专项支持真实场景数据采集。 重点企业 优必选: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军企业,2025年推出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订单规模已达百台,预计全年交付超300台。其工业版Walker S系列...
我们的资本市场“新”发展阶段还不到40年,加上我国经济也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起飞,城市化进程叠加外需与投资拉动,使国家经济体量迅速增长,也带来了债务的逐步走高,并在这个过程中透支了未来的消费潜力,加上劳动者收入设计,形成了当下的经济局面。在这几十年里,资金抱团,主力炒作,关联交易,内幕信息层出不穷,炒小炒差炒题材炒概念,一直是市场资金活跃的驱动力之一。在两轮牛市的洗礼下,普通投资者亏损相对比例极高(数据参考清华大学论文数据)。我们的发展是跨代的,浓缩的,可以看到美国头部公司股价几乎一直在上涨,一二十年的上涨,但是我们的上市公司却没有这样的表现,主要是我们的公司不大,不强,预期收益不稳定,护城河不强,所以也没有长期上涨的动力,但是并不是没有样板,比如长江电力,从2014年涨起,已经上涨了十年,不说分红,股价上涨超过6倍了。也就是说,只要有好公司,收益稳定,愿意分红,一样是会上涨的,并长期上涨。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靠纯炒概念与题材,无法支撑中国经济的未来,资本市场也强大不起来。所以需要有巨...
今天的调整,让很多人心情不美丽,原因是这一轮上涨只有一小部分在涨,大部分都没有怎么动,但是一整理,跟着整理,这个就非常难受了。 我们2023年底说,结构牛市来了,但是到2024年9月才被政策推动形成了一轮行情,背景逻辑也很简单,一是经济发展需要。经济发展到现在阶段,间接融资不能支撑产业发展,必须发展强大的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保证科技发展与经济转型,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 二是经济结构问题,出口结构性问题,承载大量就业与税收的产业在下滑,也就是外需出现了结构性调整,内需大家都看到的,由于我们重产业资本轻劳动力的制度设计偏向,导致劳动收入增速不足,加上地产过度透支中产财富,个人债务高企,自疫情调整这几年来,导致很多购房的中产可支配收入下降,造成内需疲软,最终导致恶性循环——消费不足,工厂缩产,工人收入降低和部分实业,又导致消费进一步下降。产业制造一定是经济的压舱石。我们做不到像美国一样产业外移空心化。 再一个我们的投资拉动,现在也无法明显其拉动作用。主要原因是我们大量的基础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