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从“刚需”角度,看看消费结构变化,以及背后可以关注的赛道与领域。 生存必需+精神刚需 传统物质刚需(占消费支出约60%): 食品烟酒:占比31.5%,2025年Q1支出2420元/人,增长2.8%,即使经济下行也保持韧性。 居住:占比20.8%,2025年Q1支出1595元/人,增长2.1%,房贷、租金等固定支出刚性强。 医疗健康:基础医疗服务、常规药品支出,增长3.6%,老龄化背景下需求稳定。 教育:子女基础教育支出,增长9.8%,远超住房和医疗,"再穷不能穷教育"观念支撑。 生活必需品:水电燃气、日用品等,价格弹性小,2025年粮油食品类增长9.1%。 精神刚需: 旅游:从可选消费转为日常刚需,2025年增长21.2%,超2/3国人年预算2000-19999元。 智能家居:从高端品变为家庭刚需,2024年普及率达22.6%。 健康生活:优质睡眠(高端床垫)、家庭健身器材(增长15.8%)成为新刚需。 服务类刚需:家政服务、养老服务、长者食堂(一线城市需求突出,广州35.05%)。 服务引领+品质升级 服务消费爆发(2024年增长6.2%,贡献率63%): 文旅服务:旅游咨询租赁、交通出行、文体...
主词条:国家间的矛盾,都是来自于地理与资源禀赋所造就的生存环境、形成的文化与价值观差异,带来的冲突。 理性分析角度: 日本资源匮乏,土地贫瘠,文化低劣(作者认为),导致其需要对外掠夺,有点像西方。但西方是老天“赏赐太多”,可以不劳而获,伸手就可以吃饱,吃空了就换个地方抢别人地盘,弱肉强食,而日本是天生资源匮乏,所以要抢,又因长期营养不良,所以身材矮小。 16世纪末,丰臣秀吉提出“丰臣三策”,计划先征服朝鲜、再占领中国,随后再占领印度,这种思想一直被后世统治者继承到现在。1868年明治维新,下级武士核心集团发动政变,推翻德川幕府,建立天皇专制政权,主要治国思想是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全面转向资本主义,实行“脱亚入欧”政策,学习西方技术,国力很快强盛起来,对西方社会达尔文主义“领悟”更是彻底,将“弱肉强食”奉为国策,进一步激发对外扩张欲望。自1874年侵犯中国台湾起,日本几乎每五年发动一次对外战争,直至二战失败,形成“以战养战&rdq...
小米是一家优秀的企业,至少它让很多普通人用上了智能手机,还有诸多的家电。当然,小米的灵魂人物也是营销天才,在市场需求以及优秀营销背景之下,造就了小米目前的规模与市值。 今天我们站在产业资本的角度和金融资本角度来看看当下小米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 术道有方对小米研究不多,所以我们站在术道有方的研究框架之下,简要地做分析,仅供参考。 对于目前来说,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毛利率下滑,以及汽车销售数据不及预期,和国内新能源汽车竞争激烈的程度,国外的金融资本集团抱团做空。 金融资本集团做空的前提,是前面的股价大幅上涨,估值过高。小米符合这一特征。然后就开始在营收层面进行产业性分析,为做空铺垫。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之下,以及市场竞争压力,寻找出做空的理由并不难。 站在产业资本的角度,因为属于重投资,一般投资周期都在6~10年以上,甚至达到20年,在投资的过程中,将产业资本的成本与风险向股票市场进行转嫁,提前兑现收益。巴菲特的资金就有产业资本的限制。但是当他开始以金融资本投资的时候,失误率就更多。 站在产业资本的角度,小米的...
杭州的营商环境以及创新支持力度确实走在全国的前列,诞生了一批知名的科技企业,比如游戏科学、深度求索、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强脑科技等等。老牌儿的电商王者也不甘寂寞,在AI领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之一的阿里巴巴在年底退出了灵光APP,作者第一时间下载应用,将感想分享出来,以及我们应该怎样把握其中的机会。 之前的文章我们讲过,目前在AI算力发展阶段已经产生阶段性过剩,但从长期来看,远远不足。而且像日本软银,已经开始抛弃硬件投资AI软件系统。 阿里巴巴是术道有方看好的,为数不多的具备AI系统发展潜力的公司之一,有云计算,AI算力集群,大模型,以及在通用人工智能上的尝试,而且是开源的。 尤其是刚刚发布的灵光APP带来的体验还是不错的。通过并不复杂的功能设计,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可以生成一款界面友好,功能够用的,类似于APP的小程序,我们测试了从健康数据金融等方向的建造能力,基础功能可以达到,但是大部分离设定的目标还比较远。但这却是个开始,也标志着阿里开始进军C端的AI应用市场。 目前灵光还不能商用,但是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