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刚需”消费变化看未来的投资机会

发布于: 2025-11-22 23:28
分类: 行业观察

今天我们从“刚需”角度,看看消费结构变化,以及背后可以关注的赛道与领域。

生存必需+精神刚需

传统物质刚需(占消费支出约60%):

食品烟酒:占比31.5%,2025年Q1支出2420元/人,增长2.8%,即使经济下行也保持韧性。

居住:占比20.8%,2025年Q1支出1595元/人,增长2.1%,房贷、租金等固定支出刚性强。

医疗健康:基础医疗服务、常规药品支出,增长3.6%,老龄化背景下需求稳定。

教育:子女基础教育支出,增长9.8%,远超住房和医疗,"再穷不能穷教育"观念支撑。

生活必需品:水电燃气、日用品等,价格弹性小,2025年粮油食品类增长9.1%。

精神刚需:

旅游:从可选消费转为日常刚需,2025年增长21.2%,超2/3国人年预算2000-19999元。

智能家居:从高端品变为家庭刚需,2024年普及率达22.6%。

健康生活:优质睡眠(高端床垫)、家庭健身器材(增长15.8%)成为新刚需。

服务类刚需:家政服务、养老服务、长者食堂(一线城市需求突出,广州35.05%)。

服务引领+品质升级

服务消费爆发(2024年增长6.2%,贡献率63%):

文旅服务:旅游咨询租赁、交通出行、文体休闲服务,2025年前10月均保持10%+增速。

教育服务:职业培训、在线教育增长强劲,居民教育支出增长11.8%,占比10.5%。

医疗服务:高端体检、特色专科、康复护理等,增长9.6%。

数字服务:网络娱乐、数字内容消费,增速超15%。

品质商品消费:

金银珠宝:2025年增长37.6%,保值+悦己双重属性。

体育用品:增长16.9%,"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使冰雪经济突破万亿。

数码产品:通讯器材增长26.9%,智能家居、AI设备需求旺盛。

新能源汽车:虽整体车市下滑,但新能源车型增长,渗透率持续提升。

健康食品:有机食品、功能性食品,市场规模增长12.3%。

细分亮点:

银发经济:适老化产品、老年旅游、健康监测设备,增速超12%。

国潮文化:国货美妆、文创产品,增速超15%,年轻群体追捧。

情绪消费:宠物经济、IP潮玩,Z世代消费新宠,增速超20%。

传统饱和+消费降级

耐用品消费疲软:

传统燃油车:销量下滑12.7%,新能源车挤压市场。

家电:增速从Q2的41.4%骤降至Q3的15.4%,更新周期拉长。

家具家居:增速放缓,存量市场竞争激烈。

部分快消品萎缩:

传统冲泡饮品:如香飘飘,净利下降603%,消费者转向现制茶饮。

碳酸饮料:销量下滑,健康意识提升导致需求转移。

中低端白酒:销量下滑10%,高端品牌跌幅达15-20%,消费场景减少。

葡萄酒:深度调整,商务消费萎缩,年轻群体接受度低。

服务消费分化:

中高端美容:客单价下降,部分品牌关门。

传统教培:学科类培训萎缩,素质类培训增长。

高端餐饮:人均消费下降5.3%,商务宴请减少。

结构性萎缩特征:

中间档塌陷:中产消费集中的非必需品类(服装、中高端家电、汽车)增长乏力。

K型分化:高端消费韧性强(奢侈品、高端电子产品),大众消费降级(平价商品、折扣店受青睐)。

性价比至上:如3万元名牌包换成300元帆布包,功能相同但价格敏感。

消费结构正经历三大转变

从物质到服务:服务消费占比从2018年34.6%升至2023年43.1%,预计2030年破52%。

从必需到品质:基础消费稳中有升,品质与体验消费增速更快。

从跟风到理性:面子消费降温,实用为王成主流,消费决策更注重长期价值。

大家从这里面发现什么投资机会了吗?还有要避的坑?包括实业投资与股票。后期术道有方直播与线下会详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