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605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1172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39050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390314亿元,增长5.5%。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数据看着不错,但是为啥大部分真实感受是变得艰难了呢?在统计数据里有一项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一直是负增长,工业领域通缩压力较大,这也是国家反内卷的重要原因,因为数据会传导到消费端。在数据里,下跌较大的是采掘、原材料,增速最大的是集成电路、空天装备、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外部环境不佳,社会借债人由经济活跃阶段的企业与个人,变成了经济下行过程中承担借债人角色的政府,政府借钱投向则紧扣经济方向,超前投资,自然和大部分人不相关。传统产业淘汰、出清、转型带来的痛苦大部分人承受了,新产业投资只有少部分受益,这也就是大部分人对经济体感不好的直接原因。无解。痛苦的日子还在后边。产业方向上,二级市场大家要有敬畏心理,因...
我国幅员辽阔、条块分割、区域经济又是考核目标之一,所以重复投资较多,形成产能过剩。但我们讲过,竞争也激发了行业创新,走出一些优质企业,在国际上竞争力也明显加强。另外还有一些原因,是因为行业周期问题,比如基建周期。所以要辩证来看产能过剩这个问题,不要一棒子打死。 传统重工业与原材料 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约70%,库存积压严重。政府主导减产5000万吨,但依然过剩。 水泥行业,全国熟料产能超18亿吨,实际产能突破20亿吨;江苏省停窑率高达48.38%。政府主导淘汰22%-27%过剩产能。 煤炭、玻璃因为需求萎缩导致产能闲置,能源改革导致煤炭压力增大,玻璃行业因建筑降温面临过剩。 新能源与高端制造业 光伏产业,2025年1-4月国内新增装机104.9GW(同比增75%),但产能超全球需求2倍;组件产能规划超1000GW,远超650-700GW的年度需求。政府主导禁止恶性竞争等。 锂电池与动力电池,全球规划产能超8000GWh,2025年需求仅2010GWh;产能利用率不足60%。二三线厂商陷价格战(电芯报价低于成本价0.3元/Wh),捷威动力等企业已停工。 锌铝镁板卷(光伏...
术道有方研究2001年就在研究人工智能技术,2016年-2019年量化策略已经可以跑出年化50%以上的收益,2017年与川大开发程序化,2018年与西交大开发程序化,有完整的构架与技术逻辑模型,只是技术实现并不是那么容易。所以在这方面稍稍有点心得,借量化交易商Jane Street遭印度市场禁入事件,来和大家分享一些观点,让大家避免踩坑。 量化交易商Jane Street赚钱的套路很简单,第一,利用资金优势,在现货与期货上进行布局,第二,利用计算机算力与速度,快速建仓,然后在现货上做买入卖出操作,通过期货等衍生品上获利。当然中间的操作、模型非常复杂,通过算法与速度优势,在微小的差异中就可以赚钱,加上对于市场的短时间扰动,赚的盆满钵满。 大家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国内的机构也会在现货和期货上布局,通过现货影响期货价格,赚取收益。有时我们看到指数砸盘,当然是掌握资金的机构所为,一边砸盘,一边股指做空,然后拖盘买入,这边反手做多,这就是资金优势所带来的短周期扰动,普通人根本跟不上,他们的服务器都在交易所的骨干机房,专用线路,行情火爆时,人...
今天在术道有方高校基金班小范围的推图结论,分享给大家。仅供技术分析爱好者借鉴参考。 今天推图的主角是周线。辅助日线和月线。当前周线的分层当前价格在3350,下限支撑及近似最低价在3050,差价300点。按结构技术系统结构分层理论,按比例上翻,则周线的目标点位在3650。去年924的历史高位是3674,基本重叠。 按时间推算的话,在7月8月即可完成,然后开始整理,整理时间参考924以后的整理周期,相对不会太长。 从日线上来说,震荡向上的趋势比较明朗。早前我们做过一幅推图,是站在月线角度,如果关注历史文章的应该有印象,因为我们很少进行技术结构的分析。科技主线回归,下半年酝酿突破3700一线结构,震荡向上启动结构即将酝酿结束,2-3年30度加速曲线大概率形成,以及方向。 我们不做结构技术分析的原因是容易产生误导,趋势分析的成功率非常高,可以达到8成9成,但短线扰动明显,平均下来胜率基本上在5成。几乎所有的短线策略胜率大都是5成,赚钱的策略是因为风控做得好,策略环境识别做得好,资金配置与对冲做得好。但这些对于普通投资者难于登天,就是专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