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22 2025
    admin
    会资本,做实事,有一定社会责任,加未来的眼光,可能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今天我们依然从资本的角度,用京东的案例,看我们应该怎样投资创业,怎样选择优质公司,进行长期投资。 京东进入外卖,美团、饿了么都要紧张一下,现在京东进入酒店旅游,携程、飞猪等酒旅老牌估计也要紧张一下了,因为未来拼的是价值提供、交换的深度绑定与融合能力。 昨天我们站在资本的角度,讲了企业为了讲好资本故事,必然需要投资扩张,不管未来会怎样,现在的扩张目标是可以完成的,需要不断的给出未来成长的目标和信心。 2024年,京东集团全年收入为11,588亿元,实现净利润414亿元,净利率0.0357%,相对来说很低。别的不说,就京东在员工相关的支出,可能在民企甚至国企里都是佼佼者。大家有没有发现,京东物流小哥,好多年都不带换人的。加上给外卖小哥交社保,这才是有社会责任的企业。 美团2024年收入3357.92亿元,利润358亿元,净利润率达10.61%。京东全职员工约67万人,涵盖物流、仓储、客服、技术等全链条,其中一线员工占比超 70%,美团约11万人,主要集中在技术、运营、市场等岗...
  • 06-22 2025
    admin
    如果一家公司,所处行业太过平常,长期没有故事,没有核心力量驱动,没有政策环境,最后导致机构远离,大部分为散户,股价将变得无序,甚至长期缓慢下行。 泡泡玛特,这个点切入得很好。每个年代都有自己的兴趣收藏与爱好,不过是60、70、80后小时钱没有那么多,很难形成规模性收藏。现在90、00、10后消费能力,一是自己赚钱,二是家长给钱,二三十块的盲卡盲笔,可以给中小学生带来攀比、开心,这种开心很纯粹。因为我的孩子就买了不少,采访他,就是开心,觉得有成就感觉。还有一个他没有说,就是同学之间的攀比。比如谁有一支从盲盒里抽出来的限量的笔,就是炫耀的资本。基本都穿校服,所以比的就只有鞋子,和文具。文具里攀比与消耗最大就是笔。城市的小学生,大部分应该几十支笔是有的。想想60 70 80后,大部分有一只钢笔,一只铅笔,加个圆珠笔,就是常态配置的。规模性攀比也不多。 资本的介入,开始在媒体端炒作,活动、拍卖,让人跟风,形成一股新的力量,不断的有猎奇的人涌入,我有你没有,我的比你贵,这也是一种精神空虚的表现?!西安五大名校、C9的孩子...
  • 06-18 2025
    admin
    政策导向非常清晰,科创成长层给予了更多的包容性,对于没有上市、上市路上、已经上市的科技型企业来说,技术投入、产品与服务、前沿技术探索在制度层面会持续享受支持。资本市场在当前经济低速循环之下显得更为重要,政府的资金支持相对力度较小,主要集中在早期孵化与成长扶持,更大体量的资金,则需要直接募集,所以资本市场的回报率需要基础保障,这样才会有各路资金进入形成良性循环。 如果资本市场收益率起不来,没有政策导向扶持的相关的资本、社会资本驱动,国家科技转型将出现问题。所以市场转暖,以科技为主是必然结果。 对于股权投资,则以早早期、早期为主,相对占用资金不多。对于已经在上市路上的企业,普通用户根本参与不进去。对于已经上市的企业,各个领域的头部企业,是重点关注的对象。比如半导体、先进芯片、人工智能技术、通信技术、识别连接技术,到应用端则是高端机床、消费电子、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航空航天、制药医疗、健康服务等,必然长期受到资本的关注。 这些企业共同点是技术投入大,在行业里地位排在前三,或有独门技术,客群增长,...
  • 06-16 2025
    admin
    108W的DUDUDU,第一反应是其已经具备了金融属性,就像茶叶、鞋子、白酒,还有现在的玩具,普通的消费品被赋予金融属性,那一定是个资本的局。 在这个局里,炒作者、黄牛都开始算收益率的时候,玩具就不是个玩具,金融工具。这些炒作者不知道最后会烂尾吗?当然知道,因为相信自己是开始的参与者,不会砸手里。就像以前的P2P,刚开始薅羊毛的人都知道会有问题,因为刚开始是撒鱼饵,所以敢去参与。 年轻人对LABUBU的精神需求是有的,买一个放着,或收藏,也没有问题,因为自己开心快乐,带给自己情绪价值。但是一旦想着它能增值,还能收藏,就变味道了。真正喜欢的人还是喜欢,不喜欢的人,看到机会,就去假装喜欢。加上资本的助力,这个局就成了,成了一个趋势:股价,玩价一个难求,拍卖,背后都是有人操作的。 以中国人的制造能力,人手一个,也就是时间的问题。真的稀缺?是人造的稀缺。 收藏品,需要有不断的人去认可他的价值才行。 炒茶叶,是因为茶叶不断有人回收,收到最后就没人收了。 炒鞋子,喜欢的人除外,鞋子放到最后,会成为什么? 炒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