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在政策的导向下,与人形机器人和低空经济有关的板块,目前估值是偏高的,进入了较长时间的整理阶段,是因为二级市场股价透支了企业未来的收益,进入了漫长的估值修复整理,这个时间应该超过半年以上,甚至更长。当估值掉下来的时候,机构才会二次关注。这时候低空经济和人形机器人对应的产业可能也会有一定的收益支撑,这个时候也是筛选优质公司的最佳时机,也是成为中长期建仓关注的点。 对于估值过高的板块机构是不会再次推高的,很容易成为接盘侠。但是低空经济和人形机器人又是非常火的赛道,那么他们相关的一个是应用端,一个是工具端。制造端是需要时间需要应用场景去积累的,更需要技术的进步去推动的。所以长得要更慢一些。工具端像是被市场嫌弃了一样,整体的估值都不太高。这里的工具端我们讲的是工业母机中的智能机床,因为人形机器人和低空产业需要很多的精密配件,只有高端先进的智能机床才可以制造出来,那么这时候投资机会就会显现。对于较低估值的数控机床龙头,已经有了一定应用场景的公司,将会迎来他们的估值修复,这可能也是造成机构密集调...
大的逻辑从来是藏不住的,制度趋势也是摆在桌面上,政策导向,政府天天讲时时讲,很多人都知道这是方向,但是变化的速度太慢,慢到可以忽略,慢到失去了耐心,因为身边即时反馈带来的诱惑太多了。 比如人口下降,数据是官方公布的,直接影响就是婴幼儿市场,母婴市场,再传导到教育市场。那么针对于市场需求萎缩的行业,我们不管是实业投资还是二级市场投资都应该回避。 再比如地产市场,各种观点非常多,国家希望地产市场平稳持有房产的希望房价逐步上涨,需要买房的希望房价跌的更多一点。但它整体的背景是,持有财富的是40 50 60 70甚至80后,他们的孩子有的成家立业,有的已经大学毕业,这5代人手里最少都有一套以上的房屋,当然我们指的是城镇。对于他们的孩子并没有买房的压力,因为大部分独孩儿家庭组成新的家庭,双方父母会有2~4套房等着孩子们去继承。除了改善性住房,他们几乎没有买房的需求。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到了瓶颈阶段,城市经济动力不足,进城的人口也已经枯竭。也就是没有新增的需求来驱动城市的地产,医疗,教育,公共服务等各项开支。这也是明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