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11、12月推图中,给出了行情大概的参考:月线结构分层压力在4050左右,上下一百点,则在3950-4150,可能是11、12月的高点,在高位换筹之后,会迎来较大幅度的整理,分层在3650,预计成为支撑位置。我们心里需要有这样一个大概的行情概览。原文:10月收官,11、12月推图对于方向,我们可以通过逻辑与发展方向确定:1、AI等算力,处于高位,已经不适合参与,需要等整理之后。 这背后是获利盘止盈带来的漫长的整理周期,又有美股算力硬件遭到抛售的影响。2、科技“巨无霸”们将展现出极强的抗跌能力,将出来很好的择时点。3、生物医药、医疗服务机会正在酝酿。4、消费进入视野。5、人形机器人还在调整周期中。6、低估值潜力正在抬高估值重心,酝酿趋势性机会。7、长期跟踪有利润落地的通用人工智能。8、自动驾驶。等待机会,做个猎手,会有3、5倍的预期猎物。潜伏之后就不要再动了。...
日本软银11月11日发布业绩报告,10月已经清仓英伟达套现,核心玩家当然知道,包括英伟达本身,市场后知后觉,消息出来后,英伟达股价先跌后扬,完美短线收割,也可以解读成市场资金对于硬件赛道分歧加大。 这并不是说AI不行了,反而是软银的投资结构进行了调整,因为软银又拟追加225亿美元投资Open AI,大家知道Open AI是做人工智能生态,从算力、到大模型、再到通用人工智能应用的全栈式解决方案,也就是所谓的AI平台操作系统。也就是说软银从投资硬件转向了投资应用场景。 我们要辩证的看这一则信息,不能听风就是雨。而做出错误的判断与决策。 目前算力投资分歧已经变大,巨大的投资和低微的回报严重不成比例。不管是美国,还是我国,算力都在一定程度上过剩,但是大家都还在建,因为需要资本故事,需要大量的金钱进行投资,将护城河加的高高的,最后只有这几个玩家,其他人都进不来,这才是这些巨头不断投资讲故事拉高估值的原因。 不过话说回来,英伟达、微软、Open AI等这些公司,都有较强的盈利能力,现金流,只是现在在算力投资领域的回报率不高而...
昨天我们总结了其它国家长牛的时间和大概情况,要形成长牛,需要政策持续支持(比如量化宽松、政策引导)、产业景气度明确(科技革命、经济发展阶段刚需)、资金形成共识(大部分资金方向一致)。以此为鉴,结合我国制度、经济、政策现状,目前具备长牛的基本要件: 政策持续支持(持续货币宽松、国家充当借债人,金融强国,强金融市场等) 产业景气度明确(科技革命与竞争需要、国产替代经济发展阶段刚需、成本风险转嫁与社会共担和直接融资、金融资本过剩) 资金形成共识(国家队持续入场,估值较低,从炒概念题材基本转向炒业绩与预期) 基于以上,我们A股存在长牛的基因与基础。其实站在月线看上证,我们这30多年,也是上涨的,只是涨的不多,中间整理周期过长。但是接下来,可能是这30多年的酝酿,带来3、5年的长期上涨,涨幅可能非常惊人。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对于非专业投资者,甩手掌柜型的,长投指数增强基金,是个不错的选择。否则三五年之后,会和五道口金融学院以交易所数据写的2014-2015年牛市论文一样,中小投资者几乎全亏。 如果不想买指数基金,觉得收...
昨天我们总结了其它国家长牛的时间和大概情况,要形成长牛,需要政策持续支持(比如量化宽松、政策引导)、产业景气度明确(科技革命、经济发展阶段刚需)、资金形成共识(大部分资金方向一致)。以此为鉴,结合我国制度、经济、政策现状,目前具备长牛的基本要件: 政策持续支持(持续货币宽松、国家充当借债人,金融强国,强金融市场等) 产业景气度明确(科技革命与竞争需要、国产替代经济发展阶段刚需、成本风险转嫁与社会共担和直接融资、金融资本过剩) 资金形成共识(国家队持续入场,估值较低,从炒概念题材基本转向炒业绩与预期) 基于以上,我们A股存在长牛的基因与基础。其实站在月线看上证,我们这30多年,也是上涨的,只是涨的不多,中间整理周期过长。但是接下来,可能是这30多年的酝酿,带来3、5年的长期上涨,涨幅可能非常惊人。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对于非专业投资者,甩手掌柜型的,长投指数增强基金,是个不错的选择。否则三五年之后,会和五道口金融学院以交易所数据写的2014-2015年牛市论文一样,中小投资者几乎全亏。 如果不想买指数基金,觉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