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30 2025
    admin
    三博脑科由栾国明、于春江、石祥恩等神经外科专家于2003年创立,依托首都医科大学平台,形成“医教研”一体化模式。作为首都医科大学第十一临床医学院及神经外科学院三系,其拥有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26人,累计培养研究生220余人,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200余项。这种学院型医院模式解决了民营医院的人才培养和科研短板,吸引了大量顶尖专家加盟,形成“老中青”三代人才梯队。 三博脑科以高难度神经外科手术为核心竞争力,年手术量超3万台,其中80%为四级手术(最高难度),围手术期死亡率低于5‰,技术对标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在癫痫、脑肿瘤、帕金森等领域,其手术量和治疗能力位居全国前列,例如癫痫手术年超800例(国内前三),脑肿瘤手术五年生存率媲美天坛医院。此外,其参与完成全球首例介入式脑机接口人体试验,帮助偏瘫患者恢复运动功能,技术路径微创化、安全性领先国际。 目前三博脑科运营8家医院(5家神经专科、3家综合),覆盖北京、重庆、昆明等核心区域,筹建中的湖南、西安院区预计2025年开业。北京东...
  • 07-28 2025
    admin
    上纬新材这波涨得确实猛,年内股价已经翻了10倍多。这背后的逻辑说起来不复杂,核心就是智元机器人收购这事儿,加上机器人概念热得发烫,资金在里面推波助澜。 先说收购这步棋。智元机器人用21亿拿下上纬新材63%多的股份,这事儿一出来,市场直接当成借壳上市的信号。要知道上纬新材之前就是个做复合材料的,股价长期在6到8块晃悠,典型的冷门股。现在突然沾上“人形机器人+AI”的边,估值逻辑一下子就变了——从传统材料股往科技股靠,这就给了资金炒作的由头。 而且这次收购的操作挺巧,先协议转让近30%,再要约收购37%,两步走绕开了重大资产重组的复杂审批,节奏快,市场就容易往“很快能落地”上想。加上智元背后有腾讯、京东、比亚迪这些资本撑着,大家就觉得“有大佬背书,肯定能成”,甚至开始想后面资产注入的事儿,说什么“机器人技术+材料研发”能凑成“大脑+骨骼”,其实更多是情绪在发酵。 再看机器人概念这波热度。今年人形机器人被吹成“量产元年”,说2028年全球市场能到一千...
  • 07-27 2025
    admin
    放量向上,确实看着像“水牛”。资金活跃度也够,但需要持续,雅江概念降温,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继续,加上国产芯片半导体跟上,来一轮科技驱动,有可能突破924形成的高点。 当一轮行情走的很快,结束的也快。能形成长牛的,都是不紧不慢的一点一点上涨,节奏明晰,直到最后,才引爆情绪,形成非理性行情,快速上涨二三个月,这一大轮行情结束。这是规律,谁也跳不出去。 管理层引导长期资金入市,那么就希望慢慢上涨,不希望形成快牛。924以后,整理时间超过半年,将股价拉上一个台阶,引爆人气,指数暴涨的任务完成。而且“国版平准基金”已经形成,涨的太快,一定会砸盘,降温。市场疲弱,又会拉抬恢复人气。 最近雅江概念、人工智能大会、防内卷、推进市场平稳发展,像组合拳一样,大概率放量接近924高点,甚至超过,会吸引很多散户冲进去,然后整理一段时间,成功套人。 但是可以预见,股价的重心,会随着一条线持续向上,重心向上不会变,但是过程中,涨的快了整理一下,人气不足,来点消息,资金再拉一下。 当人们满心欢喜看着“水牛...
  • 07-24 2025
    admin
    昨天的文章本来要写人形机器人和医疗服务,但是因为时间的关系,只写了人形机器人。所以昨天在文章的开头就多了那么一句“先看人形机器人”很突兀的语句。 熟悉术道有方研究的朋友们都知道,在医疗行业我们更关注医疗服务,对于药厂关注并不多,因为话语权不强,而且竞争激烈。创新药也是风险比较大,周期更长,所以也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但是对于医疗服务领域,由于面对的是终端消费者,加上话语权比较强,所以我们重点关注的是这个领域。 在这个领域里面,我们更关注的是医院,在A股上市公司里面,医院平台并不多,比如在西北综合实力比较强的国际医学,眼科医院头部爱尔眼科,区域性牙科医院通策医疗,还有涉及保险、中药、床位数较多的新里程,基本上都属于规模比较大的,但是价格都偏低,尤其是爱尔眼科股价几乎打了1折。 在医疗服务里面还有一家比较特殊的存在,就是中原协和,做干细胞服务的,这家公司我们从2020年就进入了我们的视线,目前也有结构突破迹象。 当然医疗服务还有其他的公司,比如契合未来科技发展的脑机科学,也是可以重点关注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