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11 2025
    admin
    在A股市场上,我们发现有时候介入点并不是十分的好,但是只要方向没有问题,过上一两个月,甚至三五个月,最后涨幅大都会非常可观,如果我们没有耐心,最终可能导致止损出局。在A股市场,亏损很容易,想把亏损赚回来,要多花近一倍的力气。 板块轮动,通过判断资金流动,趋势,或是有行业与政策敏感的,也能抓到几个,不排除有神人,能抓住更多的热点轮换。更多的时候,是坚守逻辑之下,等出来的机会。有些人可能觉得这个办法笨,会错过太多的机会,但是只有抓住了才是机会,抓不住就是看客。 市场上的机构、大私募,论投研能力、资金优势、信息优势、圈层,和普通投资者相比,根本不是一个量级,拉长周期,比如十年,年化能达到20%的基金公司实际占比可能不到1%,甚至更少,凤毛麟角。相对普通投资者想追逐涨停,一年翻好多倍,相对来说,是比较难的。但是并不是没有。 普通投资人数众多,在不断的被市场洗礼之后,也在成长,里面也有做的不错的,只是很少而已,并不是没有。因为相对于机构说,限制更小,资金进出容易,灵活是最大的优势,如果在灵活优势之下,还能...
  • 06-08 2025
    admin
    继前文探讨社会办医中长期投资方向后,今日聚焦"老年医疗"这一核心赛道。结合宏观数据与产业逻辑,我们认为,在人口结构变迁与政策调整的双重驱动下,老年医疗正从"隐性需求"转向"显性机遇",其市场潜力可通过三组关键数据管窥: 截至2024年6月,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2.8亿(占比19.8%),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人口规模。更值得关注的是"深度老龄化"特征: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从3580万激增至2040年的1.2亿,75岁以上人群超60%患至少2种慢性病。这意味着什么?一组疾病数据揭示严峻现实:5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近60%,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占全球1/3,髋部骨折后1年死亡率达14.4%。从支出端看,65岁以上人群人均医疗支出是年轻人的3-5倍,40%退休职工医疗支出占收入超30%,医保基金"压力山大"已成为不争事实。 老年病治疗 老年病治疗市场规模已达6000亿元,靶向药物成为增长引擎。以心力衰竭治疗为例,SGLT2抑制剂年增速超20%,抗骨质疏松的地舒单抗更是狂飙30%。技术突破同样亮眼:阿尔茨海默症血液检测准确率达95%,成本却仅为传统PET检查的1/10。但临床落地面临"双重...
  • 06-07 2025
    admin
    术道有方研究的文章偏向制度研究、宏观政策分析,根据结果,我们在科技孵化、政策补贴、产业投资以及二市场寻找机会,文章内容偏晦涩枯燥,但在方向性的把握上,在我们的认知里,是很有信心的。在这里打个小广告,如果你是研究生、你有技术专利与成果需要扶持转化,企业技术升级,寻找市场或客户,都可以联系我们。 有朋友留言,我们只给方向,但是方向太大,所以今天我们选一个方向,分享给大家,就是社会办医的中长期投资机会。供大家参考、把握。 在二级市场上,知名的民营医院有爱尔眼科、通策医疗、国际医学,还有混合所有制的新里程,都是代表性医院。在上市的企业里,眼科最多,还有华厦眼科、普瑞眼科、光正眼科,从数量上看,就知道是个赚钱的好赛道。但是我们看到这些公司的股价表现,不是一般的“拉胯”,而是直接躺平。 二级市场躺平的原因,一方面是金融资本逻辑超前透支企业产业资本利润预期,带来的自然整理,典型的就是爱尔眼科、通策医疗,非常明显。比如通策医疗4年涨了20倍,然后从最高价421元计算,打了个1折,现在只剩42元。比如你不幸...
  • 06-06 2025
    admin
    作为经济发展直接融资的最佳渠道,股市的重要性越来越被管理层所重视,尤其是我们现在的经济已经从总量发展转向质量发展,从传统低科技含量投资转向高科技含量投资。 高科技投资风险相对较大,一旦研发失败可能导致投资全部打了水漂,所以对于科技型的企业,主力投资机构以政府主导的基金为主,大量的补贴则由政府发债完成,投早投小相对力量薄弱,承担者主要是政府。 等到企业成长到一定的规模,有了稳定的现金流、盈利模式和未来预期,才会有其他的金融机构以及银行给予资金的支持。但是很多科技项目,都是从一个想法,一点点研发探索成长起来,如果市场上不能形成直接融资模式,对于投早投小专投科技企业的各类股权机构,给予他们便利的退出通道,科技转型则不能形成正向循环。 这是市场长期震荡向上的硬逻辑,若不是想将经济搞死,那么资本市场强大、股市回报率相对较为乐观是必然的结果。 那么股市保持一定的回报率,是为了直接融资,融给发展中的企业,科技企业,需要资金的国有企业,如果一直下跌,这个任务是完不成的。 股市是一个很好的让有产人群分担、承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