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07 2025
    admin
    术道有方研究的文章偏向制度研究、宏观政策分析,根据结果,我们在科技孵化、政策补贴、产业投资以及二市场寻找机会,文章内容偏晦涩枯燥,但在方向性的把握上,在我们的认知里,是很有信心的。在这里打个小广告,如果你是研究生、你有技术专利与成果需要扶持转化,企业技术升级,寻找市场或客户,都可以联系我们。 有朋友留言,我们只给方向,但是方向太大,所以今天我们选一个方向,分享给大家,就是社会办医的中长期投资机会。供大家参考、把握。 在二级市场上,知名的民营医院有爱尔眼科、通策医疗、国际医学,还有混合所有制的新里程,都是代表性医院。在上市的企业里,眼科最多,还有华厦眼科、普瑞眼科、光正眼科,从数量上看,就知道是个赚钱的好赛道。但是我们看到这些公司的股价表现,不是一般的“拉胯”,而是直接躺平。 二级市场躺平的原因,一方面是金融资本逻辑超前透支企业产业资本利润预期,带来的自然整理,典型的就是爱尔眼科、通策医疗,非常明显。比如通策医疗4年涨了20倍,然后从最高价421元计算,打了个1折,现在只剩42元。比如你不幸...
  • 05-31 2025
    admin
    当市场需求旺盛,生产出来就能卖掉,或在一段时间内就会被市场消化掉,对于一些紧俏车型还要加价销售,这是市场发展的黄金阶段,库存相对不高,周转快,企业不断扩张,新车企也加入进来想分一杯羹。 但是当大部分家庭都有了汽车,有了第二辆汽车,汽车下乡也下的差不多了,本土市场增速放缓,新车换旧车、电车换油车,更新换代是需要时间的,汽车作为耐用消费品,一般开6-10年是很正常的,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土市场就会出现一定的问题。 有政策鼓励新能源车、高额的补贴之下,加上资本投资与讲故事的需求,以及看到市场庞大的体量,一旦故事讲成,成本与风险可以数十倍的转嫁,对于资本来说,值得去豪赌。所以又多了很多造车新势力出来,享受制度红利,政策补贴,奔着上市转嫁成本和风险,融资让其它人去埋单。 我们从2000年算起,到现在乘用车一共销售了约3.48亿辆,我国现在约有4.94亿户,农村约1.95亿户,城镇不算港澳台,不到3亿户,大部分家庭,包括农村富裕家庭,基本上都有汽车,甚至不止一辆汽车。 2000年时,才销售104万辆,到2024年时,销售量达到了2756万...
  • 05-29 2025
    admin
    今天文章的内容来自于“华熙生物炮轰券商研报风波”一事,因为隐含的信息比较多,有必要和大家进行分享。 大家看到,文章标题中涉及到机构(各类大资金投资主体)、企业估值(企业估值怎么定价)、“委屈的”券商、还有跟着吃瓜的中小观众。是因为案例有特殊性,涉及到各方的生存逻辑。 首先我们看故事的主角华熙生物的基本情况。在医美领域,有三家公司曾经表现亮眼:爱美客、华熙生物、贝泰妮。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市场火热时上市,并很快市值达到顶峰,几乎在2021年的同一时间,开始了整理之路。然后开始了漫长的整理,一直到现在,还在整理,看到不止跌的迹象。 华熙生物2024年财务数据表现不佳。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71亿,同比下滑11.61%;归母净利润仅1.74亿,同比暴跌70.59%;扣非净利润锐减78.13%至1.07亿。与2022年巅峰时期(净利润9.71亿)相比,2024年净利润不足当年的五分之一。2024年第四季度出现单季度亏损,亏损额达1.84亿,这是公司历史上罕见的季度亏损。从单季度趋势看,2023年下半年净利润已开始下滑(Q3:8979万,...
  • 05-29 2025
    admin
    我们知道自去年9月24以来,市场上半导体,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通信芯片等都涨了一轮,处于估值较高的位置。现在再去关注这几个大的方向确实估值偏高,当然里面有一小部分头部未来还有极好的成长空间。但是我们可以去选择估值较低的板块,继续关注。 昨天的文章我们讲了关注工业母机的大的逻辑,是因为我们现在经济向科技转型的重要阶段,国家也鼓励各个行业进行智能升级改造,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制造工具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我国在机床领域的技术积累要比日本德国等国家的技术落后,只能做一些相对技术含量不高的粗加工。对于精细化的加工,我们的机床确实还距离较大的差距。 在全球割裂的背景之下,国产全替代是大的趋势和方向。国内的工业母机企业也在不断的重视研发,在某些领域,已经可以媲美国际上领先的企业。 尤其是在于3C、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对于加工技术和精度有极高要求的的制造领域更是这样。 这就相当于发现了一个金矿,大量的淘金者涌入金矿,掌握资源的有技术积累的核心淘金者实现了财富价值,另外给淘金者卖铲子做服务,做配套的企业也赚得盆满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