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6 2025
    admin
    车规级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作为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系统的“心脏”,在电控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车规级IGBT模块市场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市场调研数据,2024年全球车用IGBT模块市场规模已达到111.29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猛增至433.88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5.45%。 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IGBT消费市场。2024年中国IGBT整体市场规模为223.3亿元,较上年增长10.7%,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提升至244.9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域成为IGBT需求增长的主要推动力,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突破600万辆,单车IGBT价值量平均约1700元,占比汽车价格约为1%,直接带动了车规级模块需求的激增。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对功率半导体的需求大幅增加。据行业巨头英飞凌的统计数据显示,功率半导体在传统燃油车中的单车价值量约为71美元,而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中,这一数字大幅提升至330美元,是传统燃油车的4.6倍。IGBT作为新能源汽车功率半导体的核心...
  • 10-25 2025
    admin
    自动驾驶(智驾)领域有四家方案提供商,华为、地平线、Momenta(魔门塔)和卓驭(原大疆车载),形成竞争格局,常被合称为“地大华魔”。今天我们简单梳理一下这四家厂商,看谁能脱颖而出。地平线 地平线由余凯博士于2015年创立。公司在2019年起多次入选《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估值持续增长。2021年,其征程5芯片发布并搭载于理想ONE等车型。2024年10月,地平线成功在香港上市,成为当年港股市场最大的科技IPO。 上市前,地平线的股东就包括了比亚迪、宁德时代、红杉、高瓴资本、IDG等产业和资本巨头。IPO时还引入了百度、阿里等作为基石投资者,同时市场传言也吸引了包括挪威主权财富基金在内的国际知名投资机构参与认购,显示了其强大的资本号召力。 核心竞争力: 与典型的芯片公司或软件公司不同,地平线从创立之初就定位为一家软硬件深度结合的方案提供商。这意味着其自研的算法能更高效地在自研芯片上运行,从而实现更优的性能和更低的功耗。 其征程系列车载AI芯片是其业务的基石。截至2025年8月,征程系列芯片累计出货量已突破1000万片...
  • 10-24 2025
    admin
    本轮各种资金抱团的方向,一符合科技发展趋势,二迎合政策指引,三是国家科技竞争主战场之一,四是业绩预期存在,至少当下可以一定程度支撑股价,五是在各种媒体与小作文狂轰滥炸之下,增量资金不断,推高了行情,带了基金与游资收益曲线的上涨。 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对于机构来说,他们最清楚收益变现落袋为安,扩充规模,转战下一个低估值洼地,不会一条道走到黑,因为2021年的教训还历历在目,有多少机构最后净值暴跌,多少投资人五年十年解不了套。 这一轮科技涨幅,对于机构、个人、游资,都获得了丰厚的收益,这样的收益是不可持续的,不可能一直涨下去,业绩兑现也有个周期,一旦达到机构认为的风险点,可能就逐步减仓,甚至清仓了。 从绝对收益,到目前的市场分歧,科技行情感觉进入了诱多阶段,当然这只是预判,需要大家提高警惕。 现在市场上又出来十五五规划对于科技的支持,估计很快更多的小作文、估值论等充斥市场,甚至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顺势造势,通过“精准”的判断,获得普通投资者的信任,感觉找到了“金钥匙”,而且这把...
  • 10-21 2025
    admin
    现在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快吃没了,不管是大厂还是小公司,都在找下一个能 “躺赚” 的赛道。AI、新能源、元宇宙吵得都凶,但我敢说 —— 自动驾驶绝对是最先撞线的那个。估计不少盯着这个领域的朋友,要么觉得 “还早呢”,要么担心 “技术不靠谱”,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说,这事儿真不是吹的。 一、先聊技术:从 “帮你踩刹车” 到 “自己开全程”,现在真能落地了 眼睛和脑子都跟上了:现在有两条路走得挺顺 —— 特斯拉那套纯视觉,FSD V12都能 “端到端决策” 了,简单说就是车自己看摄像头、自己判断怎么走,不用人在旁边揪着心,还靠千万辆在路上跑的车攒数据,算法越练越精;华为更实在,搞 “激光雷达 + 无图架构”,城市里复杂路况也能应对,比如突然窜出来的电动车,它反应比人还快。关键是激光雷达,以前几十万一个,现在降到几千块,想量产还难吗?!​ 等级也在往上冲:L2+现在不算新鲜了,中高端车基本都有,渗透率超45%;L3级也不是画饼,奔驰在加州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