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能耐心看完,相信对中国经济不再悲观,并且会努力寻找机会。 我国经济总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开始向质量发展转型,在转型的过程中,管理层将方向押注在了科技创新,从绿色能源供给,到半导体芯片、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软件技术等的全方位支持和发展,造就了现在国内经济结构转型的全新业态。 经济在总量发展阶段,由于市场的需求极大,只要能生产出来,就能卖得掉,使社会财富爆炸式增长。但是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以国家为竞争单位,科技竞争成了国家竞争的重点方向。 我们国家在政策的制定上,是承上启下的,不会像西方国家新总统上台,先将前总统的很多政策推翻。这样就给我们判断制度红利、宏观政策方向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支撑。 国家推动碳达峰、工业智造强国、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在应用端的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都将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澎湃的动力。 比如工信部在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中推动绿色制造标准全覆盖, 2025年将制定200项以上的碳达峰急需指标,约束企业碳效率提升,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 还有再生资源利...
引子: 1、看到一位之前觉得观点还有借鉴之处的经济分析人士,最近做出了崇尚西方经济文化的、我们认为错误的判断,还有一些经济领域的知名人士,也说出了类似的话,膝盖有点软。相信他们会付出相应的代价。 2、以前看到一个视频:在下行的缆车索道上,一只松鼠使劲地向上爬,因为不爬,就会被索道上的压轮压死,很辛苦,但没有任何“成果”,因为方向错了,再努力也白搭。 看中国经济也是,看对了跟对了,就成为顺流行船的智者,但是如果看错了做错了,就成为逆流而上的“勇”者,最终成为牺牲者。 经济的循环,从农业到农业资本,工业到工业资本,资本再积累到一定程度,演化成专业的金融资本集团,是完整的体系,如果政府有一只强有力的手,对农业、工业、金融资本进行有效监管、管理,有序发展,则不会出现某一环节断裂,受制于外部,带来不可控的风险。我国自1949年以来,国家资本主义的制度安排决定了政府对于农业、工业、金融资本业有效的管理、有序的发展,即使完全与外部断开贸易,国内一样可以形成循环,只是会产生供需结构的重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