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我们做生意,还是搞投资,甚至是买股票(基于价值成长的中长趋势投资),都要看利润,没有利润,企业就无法循环,在股票市场,基金机构,也要看企业的成长逻辑,商业模式,盈利能力,像金融最近一年涨的不错,就是因为估值偏低,利润很好。对于爆炒的概念热点,也是假想市场可以带来巨量的收益,短线资金推动,但落到实处需要很长时间,这样就会导致过分追高的损失惨重。反而不如慢下来,站在产业资本的角度,看看哪些方向值得我们的关注。
这是系列文章,第一篇我们讲低空经济。
低空经济概念热过了,沉寂下来,才到发力的阶段,今天我们政策、应用、利润三个角度来进行解读。
2021 年,低空经济被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成为重点发展领域。
2023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列为 “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4 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24 年《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施行,规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及监管,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
2025 年再次强调 “推动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标志其从培育阶段转向规模化应用。
政策不用说,各个地方都有相关的政策与配套的资金,地方大力扶持。不管是拉动投资还是经济带动,这是方向。
低空经济主要运用方向,载人、载货、植保、救援应急治安管理、文娱等方向。载人、载货、植保现在已经有试点,救援应急治安管理相对还少,勘测、文娱也都有应用。
低空经济方面,涉及的方向比较多,不管是固定翼还是旋翼飞行器,最大的原因还是安全,这是全世界都面临的难题。民航客机背后是庞大的地勤维护团队在紧张的协作,并不像汽车,想开就开。
除了民用小型无人机,比如大疆,他们通过大量的生产应用,排除故障,但是像中型飞行器,战斗机,民航客机,都需要大量的准备和检查保障,这个准备时间很久。所以要规模化商用,路还很远。
除了飞行器的安全问题,还有空域管理,航道、安全等等一系列问题,我国人口密集,有些地方发展还是要看应用空间,万一掉下来呢?砸着花花草草总是不好的。
今天和一位行业资深教授大专家交流,谈到应用场景,相对来说,我们和地广人稀的美国等国家相比,在低空领域应用面临更多难题,以及挑战。
对于这个领域,最终落实到利润上,才是真的。不管讲得多好,产品生产出来谁买单?这个是最重要的。国内生产飞行器的厂家很多,但是掌握核心技术的并不多,比如飞控系统,这个才是重点,不管是生产配件,还是发动机,或者是电池,消费端起不来,企业的利润也上不来,一样没搞头,需要熬时间。
所以针对这个方向,除了要关注买单方,更要关注背景,销售与利润增速。概念题材短线可以,长线都会凉凉。
如果按逻辑去投资,那要就要耐心,需要时间,如果是概念题材,就比跑的快。如果没有跑的快本事,那就放弃概念题材,拼时间,拼逻辑,一样可以成为人生的赢家。短线王者凤毛麟角,是万里挑一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