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相关的行业,值得重点关注,其发展潜力不亚于科技产业

发布于: 2025-03-28 16:56
中医历经数千年传承,《黄帝内经》是其奠基之作,后有《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金匮要略》、《千金方》等重要典籍,形成了以整体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强调“天人相应”与辨证施治。其优势在于运用天然药物、针灸推拿等非侵入疗法,注重个体差异与慢性病调养,提倡“未病先防”的预防理念。现代医学中,中药抗疟药青蒿素、针灸镇痛机制研究等成果验证其科学价值,展现中医学的博大精深。在西医进入我国之前,中医就是我们的救命稻草,被世人尊崇。
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西医逐步大面积进入国内,开始医疗资源紧张,中西医各自发展,但改革开放以后,为了商业目的,以及对科学技术的研究,质疑中医的声音多了起来,比如称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学说没有根据,中药成分复杂,起效成分不明,并夸大中药的副作用,在大面积舆论的影响下,加上对中医从业资质的限制,让近百万的“赤脚医生”无法行医治病,广大人民大部分只能寻求西医,促进了西医的发展。导致我国中医发展一直落后,远远不及“窃取汉方”的日本与韩国。
中医是中华文化之瑰宝,更是中华民族延续的保障,能存在数千年并完善延续至今,必然有其独到之处,只是在当前浮躁的价值观下,一些不法商贩,使用假冒伪劣药材,甚至不是药材的相似植物当药材销售高价牟利,还有不法商贩用橡胶等材料制作假海马,使用者使用之后当然没有效果,就会质疑中医中药,形成负面口碑。
中医从来没有治病慢一说,只是很多中医医生还在成长路上,再加上效果打折扣的中药,逐步形成了负面的口碑。
中医提倡“未病先防”的预防理念,在中医医院,都会有“未病科”,估计很多人都没听过。但这就是中药,防患于未然,将疾病扼杀在萌芽,让我们少吃药,少进医院少开刀。
现在政策加持,中医药发展的春天来了。我们简单梳理一下:

《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5 年)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首次专门针对中药质量和中医药产业全链条作出系统部署,提出: 

加强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修订《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推广生态种植技术。 

破解中药材 “伪、劣、贵” 问题,强化质量监管,打击掺假和价格违法行为,建设产地仓和储备库。

推动中药工业数字化智能化,健全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培育中药品牌。 

优化中药审评审批流程,加快创新药研发,聚焦重大疾病和儿童用药。

2025 年全国中医药局长会议部署: 

深化中医药改革,健全法治和标准体系,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升服务能力,建设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药资源保护利用和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和基层人才培养。 

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融入 “一带一路” 建设。

 

《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包括: 

建设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及中医特色重点医院。 

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全覆盖。加强中医治未病和老年健康服务,开展区域中医治未病中心试点。

为什么说中医药产业产业和科技产业一样重要,科技产业为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医药产业服务于人民的健康,人没有了健康还怎么享受。现在亚健康、慢性病人群比比皆是,中医、中药保健与未病调理,完全可以将大部分疾病、慢性病扼杀在摇篮里,但是由于资本的推动,西医学的盛行,加上中医药发展的乱象,让人家对中医产生了太多的误解。是时候发展并正本清源了。这属于中医药投资、从业人员的机会。

 

创业投资、实业与股权投资、股票投资,中医药方向,绝对是值得拼搏和关注的方向。但是一定要谨慎筛选,其中鱼龙混杂。

 

还是术道有方研究推荐方向:医疗服务、中医养生疗养疾病防治前段、康复后段,早筛。关于商业逻辑,有意关注此方向的朋友联系我们。

 

本文部分内容引用自术道创投参投公司公众号:润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