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才是真,概念不长久。站在产业端看行业发展与利润(二):机器人
不管我们做生意,还是搞投资,甚至是买股票(基于价值成长的中长趋势投资),都要看利润,没有利润,企业就无法循环,在股票市场,基金机构,也要看企业的成长逻辑,商业模式,盈利能力,像金融最近一年涨的不错,就是因为估值偏低,利润很好。对于爆炒的概念热点,也是假想市场可以带来巨量的收益,短线资金推动,但落到实处需要很长时间,这样就会导致过分追高的损失惨重。反而不如慢下来,站在产业资本的角度,看看哪些方向值得我们的关注。
这是系列文章,第一篇我们讲机器人。
机器人会一直火,火到遍地都是,还会继续火。不过到遍地都是机器人的时候,已经形成寡头格局。就像今天的互联网巨头一样,全面垄断。
我们将从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具身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三个角度来说明。
工业机器人发展很早了,工业机器人作为生产资料,重资产投资,已经遍布工厂,比如自动化生产线也是机器人,属于超大号的机器人。
我国生产工业机器人的厂家很多,但业绩与二级市场表现都不是太好,一是技术积累不够,二是软件硬件与实际环境的优化,这是综合性工程,比如EDA软件设计比较好的,都的工业巨头,因为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的优化。
我们想说的重点是,作为生产资料,基本上根据产能可以计算使用量,加上技术迭代,企业的利润是可以计算的,相对于不可计算的消费应用场景,工业机器人的想象空间不大,但是他又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并且随着技术的积累,护城河越来越宽,技术壁垒越来越高,最终成长为王者。
在这个赛道里,具备核心技术,和市场增长的企业是我们关注跟踪的对象。
先搞清楚具身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区别。具身机器人强调身体与环境交互作用,注重通过身体感知和行动来学习与适应,外形不一定像人,可用于各种需要与复杂环境互动的场景,如物流、仓储、救援等。
人形机器人则是外形模仿人类的机器人,通常具有类人化的外观和动作能力。更多地应用于服务领域,如酒店接待、家庭服务、教育陪伴等,旨在提供更自然、亲切的人机交互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