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江集团成立,从不同的建设阶段看受益企业排序与逻辑;央企估值修复或带着大盘向上。
雅江集团大概率最终也会上市,年发电量3000亿度,除过战略价值,经济效益也非常显著。看看长江电力的股价趋势,又是大资金的最爱,完美跑过存款。上市募集资金预计会创历史纪录,也为红旗河工程奠定基础。
雅鲁藏布江林芝水电工程建设建设周期很长,我们通过时间线来看受益企业都有谁。
短期(0-3年):基建启动期,从前端到后端的产业链受益
短期0-3年是基建项目启动与推进的关键阶段,受益方排序为:民爆(高争民爆、保利联合)→区域建材(西藏天路)→工程总包(中国电建)。这一排序主要由产业环节的先后顺序和毛利率水平共同决定。
民爆行业处于基建产业链的最前端。任何基建项目开工前,都需要进行场地平整、土石方爆破等前期工作,民爆产品是这一环节的核心物资。高争民爆、保利联合等企业作为民爆领域的重要参与者,能在项目启动初期就快速承接订单。同时,民爆行业具备一定的行业壁垒,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其35%的毛利率在短期受益环节中处于最高水平,盈利确定性较强。
随着爆破等前期工作完成,项目进入主体建设阶段,对水泥等建材的需求随之爆发。区域建材企业如西藏天路,凭借区域布局优势,能快速响应本地基建项目的建材需求。水泥行业22%的毛利率虽低于民爆,但高于后续的工程总包环节,且在项目建设中期需求稳定,成为短期中段的受益主体。
工程总包环节(如中国电建)则承担项目的整体施工组织工作,处于产业链的后端。该环节需要等前期准备和建材供应相对到位后才进入密集施工期,且由于施工环节竞争相对充分,毛利率仅为15%,在短期受益序列中排在最后。但作为项目落地的核心执行者,其受益周期会贯穿整个建设阶段。
中期(3-8年):建设深化期,设备与智能化需求机会
进入3-8年的中期阶段,基建项目从基础建设向深化建设迈进,受益方排序为:高端设备(东方电气、铁建重工)→智能电网(国电南瑞)。这一阶段的核心逻辑是建设需求从“基础施工”向“高效建设与功能完善”升级。
高端设备是基建深化建设的重要支撑。随着项目从地表施工向地下工程、复杂结构建设延伸,对专业化、大型化的工程设备需求大幅增加。东方电气的发电设备、铁建重工的隧道掘进设备等,能显著提升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成为中期建设阶段的关键保障。此时项目建设进入攻坚与提质阶段,对高端设备的采购需求集中释放,推动相关企业受益。
智能电网则是基建功能完善的核心方向。当基础电力设施框架搭建完成后,提升电力传输的稳定性、智能化水平成为重点。国电南瑞在智能电网领域的技术与服务优势,能够满足电网调度优化、自动化控制等需求。这一需求出现在基础电网建设之后,是基建向“智慧化”升级的体现,因此在中期受益序列中紧随高端设备之后。
长期(8-15年):运营成熟期,从能源供应到价值流通
长期8-15年,基建项目基本完成建设并进入稳定运营阶段,受益方排序为:电力运营商(雅江集团电力公司)→跨境绿电交易平台。这一阶段的核心逻辑是从“建设端”转向“运营端”,价值创造从“工程建设”转向“能源利用与流通”。
电力运营商是基础设施运营的直接受益方。当电力相关基建项目(如电站、电网)建成后,雅江集团等负责电力的生产与供应,直接享受基础设施带来的运营收益。此时市场需求从建设物资转向能源产品,电力运营商凭借稳定的电力输出获得持续收益,成为长期运营阶段的首要受益主体。
跨境绿电交易平台则是长期能源价值流通的高级形态。随着全球能源转型推进和绿电需求增长,单一区域的电力供应逐渐向跨境流通延伸。当国内电力系统运营成熟、绿电产能稳定后,跨境绿电交易平台能够整合国内外绿电资源,实现能源的高效配置。这一模式需要以成熟的电力运营体系为基础,是长期产业生态完善的产物,因此成为长期最后的受益方。
从短期到长期的受益方排序,本质上是基建产业链从“建设准备”到“施工建设”,再到“设备配套”“智能升级”,最终到“运营流通”的全周期映射,每一类受益方的出现都与产业发展的阶段性需求高度契合,需要我们甄别不同阶段销售兑现,适度提前关注。
修路的不如运营的,对于基建,中国还有很多。比如红旗河工程,10年投资4万亿,每年4000亿,去年已经开始资金筹备,但截至2025年7月,工程仍处于论证阶段,未正式立项。2024年已经启动资金筹措(国家开发银行专项债)和技术验证(如巴丹吉林沙漠试验渠),说明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了。
这一类的世纪大工程,像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背调、雅江电站,如果再加上红旗河工程,以中国的基建、技术、资金实力,完全没有问题。
可能推动央企中长期行情,即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逻辑。推动指数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