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亿美元大单震撼全球,甲骨文签约OpenAI引爆算力基建热潮
人工智能的“电力需求”正在以惊人速度增长,OpenAI与甲骨文创纪录的3000亿美元合作,揭示了算力基建行业正成为科技领域的新战场。
9月10日,OpenAI与甲骨文达成一项史无前例的云计算合同,在未来五年内将购买价值约3000亿美元的算力服务。
这笔需要消耗4.5吉瓦电力容量(相当于约400万户家庭用电量)的超级订单,不仅推动甲骨文股价单日暴涨近36%,更让其创始人拉里·埃里森的个人财富一天内增加约1000亿美元,一度超越马斯克成为世界首富。
01 全球算力竞赛加速
AI正在引发一场全球算力基建竞赛。美国通过“星际之门”计划投入数百亿美元构建AI基础设施,欧盟推出“投资人工智能”专项计划强化技术主权,日韩则通过产业联盟形式追赶技术差距[citation:5。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算力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指出,在资本持续加码、人才加速培育和电力支撑强化的多重驱动下,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
需求端受数据量激增与技术深度应用牵引,算力需求持续扩容。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智算服务市场规模年增长率达45%,其中行业垂直应用占比超过60%。
02 甲骨文的豪赌
甲骨文此次与OpenAI的合作堪称一场高风险的财务豪赌。对于尚未盈利的OpenAI来说,其6月披露的约100亿美元年化收入远不足以覆盖协议带来的年均600亿美元支出。
而甲骨文则意味着将未来收入过度集中于单一客户。截至8月31日的最新财季数据显示,甲骨文的未来合同收入(RPO)飙升至4550亿美元,同比激增四倍。
为了支撑这场扩张,甲骨文需要举债购买用于数据中心的AI芯片。与微软、亚马逊和Meta这些AI时代的最大投资者相比,甲骨文的债务负担更为沉重。
03 国内算力市场机遇
与此同时,国内算力市场也迎来重大机遇期。2025年中国AI算力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已突破4800亿元。
中国电信研究院(天翼智库)发布的《智算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5年中,我国智能算力规模突破788EFLOPS,华为、阿里等企业占据服务市场前三位,形成“基础算力+行业解决方案”的分层竞争格局。
技术创新方面,PD分离架构使推理效率提升3倍,存算分离技术降低数据中心TCO达40%,硅光互联模块实现1.6Tbps传输速率,推动智算基础设施向绿色高效方向演进。
04 算力需求结构转变
需求结构正发生根本性转变,推理计算取代训练成为核心驱动力。随着多模态大模型普及,后训练阶段的数据增强需求激增。
任务型智能体(Agent)在金融风控、医疗诊断等领域的落地,推动智算需求向专业化、场景化演进。长城证券认为,伴随国内外大模型的持续升级,AI推理能力要求更高,对算力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
摩根士丹利的数据显示,从今年到2028年,用于芯片、服务器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支出预计将达到2.9万亿美元。
05 产业链影响深远
这份超级订单对产业链的影响尤为深远。算力硬件板块中,光模块产业链最为受益,中际旭创、新易盛等龙头企业有望获得更多订单。
服务器及配套设备制造商将迎来扩产需求,芯片设计、制造企业将受益于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博通近期披露获得来自OpenAI的重大订单,进一步印证全球AI巨头正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博通在最近的财报电话会上透露,公司已获得第四个定制AI芯片大客户,并签下了一份价值100亿美元的生产订单。
06 挑战与风险并存
算力基建狂欢背后,挑战与风险并存。当前算力资源与行业需求存在20%-30%的错配率,模型开发工具链标准化程度不足,数据流通机制尚未完善。
评级机构穆迪和标普已向甲骨文发出警告,指出其在进入AI建设阶段时杠杆率过高,若不改善,信用评级将面临下调风险。
瑞银分析师警告,私募信贷大量涌入可能增加市场过热风险。同时,租赁合同高度集中于少数几家科技巨头,也引发了信用集中度过高的担忧。
随着AI模型仿真活人的能力持续提升,助力更多AI+应用商业场景落地,基于AI的数字互动有望成为下一个互联网和游戏产业的热门赛道。
美国银行本月发布的研究数据显示,今年6月,美国数据中心建设支出经季节性调整和年化处理后,已经达到400亿美元,比去年增长了30%。
这表明,尽管存在泡沫担忧,行业对算力需求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依然保持强劲。未来几年,算力基建仍将是科技领域最值得关注的投资焦点之一。